二子從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麝香夫人最大的兩項成就是在文化上,一是推廣儒學,二是改革彝文。
她早年就酷愛讀書,尤其是漢書。在漢學中她吸取了不少養分,從中也認識到了漢學重要性,爲此她想要開辦漢學,她認爲:“漢家孔孟文化,能修德潤身,進而化育天下,布澤萬民。”當政後,奢香夫人在貴州宣慰使司地置儒學,設教授。爲了學習和引進漢族文化,加強和促進彝漢文化交流,
而另一方面,她對彝族文字的使用與傳播也進行了有效的改革。
在此之前,彝族文字具備神祕屬性,是畢摩才能掌握的專屬技能,奢香夫人將之從神祕中解放出來,打破了傳統禁忌的堅冰,使彝文成規模地出現在金石書籍等載體上,將彝文的使用範圍也逐漸擴大。
最終在她攝政期間,彝文從傳統的傳經記史的功用,擴大到記賬、契約、記錄歌謠、書信往來等日常生活中。
掌握文字的人口比例增多之後,各類經卷也跟着一下子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隨着漢地的紙張筆墨爲彝人廣泛採用,記錄經卷的成本也降低了,保存年限也變得更長了,使得無數只通過畢摩口口相傳,往往人死經消的彝人經典,得以用文字的形式保留了下來。
單從這個意義上講的話,奢香夫人之於彝族,就相當於孔子之於漢族。
在前往畢摩洞的路上,老赤日就給周至一行介紹起彝人經卷的古往今來。
這一次老赤日還帶着馬隊,馬兒的兩側都掛着馱籠,走在已經荒廢的茶馬古道上,頗有點古意,也讓帶領着攝製組的池薛荔非常的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