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實有個辦法可以解決用工問題,那就是籤合同僱傭專業工人。當然這裏的“專業”二字跟他穿越前有所區別,眼下這時代乃是大明,不是後世現代教育體系下的社會,很多人的“第一職業”,無論有地沒地,都應該算是農民,但光做農民有時候並不能養活一家人,因此很多人還會去學一門手藝,有學木匠的,有學燒磚窯的,有學篾匠的,有學泥瓦匠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這些手藝人在多數時候只是把自己這門手藝當做第二職業,在種田的農閒時間纔會去做,這就導致了用工很難長期不斷——人家農忙時候就走了。一般這種稱之爲短工,而真正在用工之中,短工這個羣體卻是最多的。
對於習慣了後世工業體系下各類企業的高務實而言,這種模式他很不喜歡。因爲你一個:“企業”,如果一到農忙時節就沒有工人了,那不就得停產?停產的損失算在誰頭上啊?還有,這次農忙一批短工回家幹活了,下次農閒的時候,企業招聘來的短工是不是還是之前那批人?萬一不是,他們這些新來的短工還要花一定的時間瞭解企業的生產生活制度不說,沒準還要先給他們培訓工作技能……這都是嚴重損害工業效率的呀。
所以在他看來,一個穩定的企業,最好是儘量減少這種短工,把短期僱傭變爲長期僱傭,甚至乾脆就讓他們只幹“工人”這個活兒。
達到這個標準,纔是他心目中的專業工人,生產效率纔會提高。要還不然就算改成長期僱傭了,但你白天在這兒做工的同時還在擔心自家菜園裏的肥施得到不到位,那工作效率能上得去麼?
但這個問題就很不好解決了,後世不少企業有員工宿舍,但高務實現在根本不可能去建這個——這年頭人家都是老大一家子人,你要是都安排住宿,一家人得多少平的宿舍纔夠住啊?要是隻準住員工本人,那可真是全新體驗,這年頭有幾個人肯放着老婆孩子不管來你這兒上班?
當然如果按照後世一位名震天下的馬先生的說法,理論上來講,企業招人這個事情,只要錢給得到位,無論如何都是能招到人的。可現在問題就出在這兒:高務實眼下錢不夠啊!
想來想去,只能對現實妥協: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眼下第一批人還是隻能外招一批打短工的,至於將來怎麼變更制度,那都是有錢之後才能考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