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海瑞時對徐階的理解,顯然傾向於從負面角度出發,對徐階的貪吝多有不滿。這裏還有一樁事:海瑞剛上任時,曾因爲吳中饑荒向當地富人募捐,在海青天的威名震懾之下,當地富豪還是不得不給面子的,譬如溧陽的一名官商富豪就直接捐出三萬兩白銀,而海瑞去華亭縣募金,徐階在萬般無奈之下,纔不情不願地拿出了幾千兩銀子應付他——這恐怕還是因爲海瑞本身是徐階此前所推薦的緣故。
當時徐府掛名家人多至數千,招搖在外,海瑞建議徐階削去那些假借的戶籍,使他們不能繼續妄借聲勢爲非作歹,誰料徐階竟然表示爲難,沒有答應。這兩樁事,大概給海瑞留下了相當不好的印象,乃至影響到後來處徐府事的態度。再加上徐階的兄弟徐陟殘害百姓的劣跡被鄉民揭發,以海瑞的脾氣,他不氣憤根本不可能。
海瑞其人,天下共知,心公而性直,在處理徐氏相關田土訴訟時不念舊恩,只憑律法參考《明律》中的反投獻條款,甚至駁回當時首輔李春芳等人的求情,千古傳爲奇談,卻因觸及豪族利益太深而爲時論所匪議,多遭朝內輿論的惡意攻擊。
然而,正當徐階與海瑞在退田問題上僵持不下之時,另一個對徐階來說天大的壞消息傳來:當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皇帝發下敕命召高拱還閣。高拱奉旨,即刻啓程抵京赴任。
陪高拱一路回京的高務實當然知道高閣老這一次回京勢頭之兇猛,不僅官復原職,還兼掌吏部天官之樞機,可見皇帝對其信賴如初。
高拱是有明一代的理財能臣,與隆慶帝甚至可以用“名爲君臣,情同父子”來形容。對於國有資產的隱性流失,高拱一向深惡痛絕,因此在整治江南豪族的問題上,高拱與海瑞的基本立場完全一致。但是,高拱自己也知道,由於先前與徐階結怨已深,如果一力支持海瑞,必然會引起輿論抨擊他挾私理政、公報私仇,這也是高務實此前力勸他避免的。是故,高拱處理此事多有折中權衡,並不力挺海瑞。
而此時言路對於海瑞的彈劾卻益發激烈,其中最爲醜詆的,莫過於二月間吏科給事中戴鳳翔的上疏。疏言稱海瑞貪圖個人名利,禍亂法紀,完全不通爲官之道。任憑刁民肆意訟告鄉紳,無理剝奪他人合法財產,致使民間有“種肥田不如告瘦狀”的風聞。又言海瑞其他各項政策也多有弊端,更有“勾結倭寇”、“攻陷城池”、“劫庫斬關”,導致“行李不通,煙火斷絕”的罪行,云云。
嗯,此疏可謂空穴來風、造謠污衊者之模範經典——反正我是言官嘛,我風聞奏事啊。
但是,徐階是何等人也,他自己光在內閣都幹了近二十年,又深知今上對高拱的信重,他哪裏會把真正的希望寄託在言官誣告之上——再說海剛峯是個什麼樣人,全天下誰還不知道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