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務實暗道:你說了這麼久,就是想說永定河的流經地固化?我想想看……你此前苦笑的意思,想必就是因爲河道固化,導致周邊區域生態環境變化了吧?
“永定河只走南邊之後出了什麼岔子?”高務實思索着道:“北邊缺水?”
缺水,這是高務實能直接想到的一個影響,由於石堤或石砌岸的阻擋以及泥沙淤積所造成的河牀抬高,滔滔河水只能徑直向下遊流去,很難再通過自然下滲的方式補充足夠的地下水,這樣就會使得這些古河道上的沼澤、湖泊、泉流縮小乃至消失,地下水位急劇下降。
“表少爺明見萬里。”張津讚了一句,附和道:“永定河不走京北,直接影響着北京城的永定河清河故道和金鉤河故道上的水源供給,到如今,這些地區的水量已十分明顯地減少。老爺說,過去玉泉山山腳下原本隨處可見清泉湧動,其水匯成溪流、湖泊,密佈於玉泉山、溫泉、海淀一帶,一直是各朝營建都城、引水助漕、開田灌溉、興修宮苑的重要水源,但本朝大修京西堤壩以後,就開始明顯衰減。”
張津輕嘆一聲:“老爺還說,前元時從玉泉山獨自流入太液池的金水河,到現在已經全然湮沒廢棄;而盤桓於紫禁城的內、外金水河,其實只是從什剎海引出的兩條小水渠。以此水源爲唯一依賴的什剎海積水潭等內城河湖,湖面由於上游來水減少而日漸萎縮。從前元至正年間到如今,已經小了將近一半。前元時作爲大運河的終點、一度船桅林立、舳艫蔽水的‘海子’元人對積水潭的稱呼,眼下已被大片的街道和稻田蠶食;曾爲南北漕運帶來輝煌的通惠河,也已是運行唯艱、難以爲繼。”
張津說到這裏,忽然閉口不言。
高務實看了他一眼,忽然明白過來。因爲造成這一巨大變化的因素,張四維可能敢說,但以張津的身份卻不敢述之於口。
當初明朝修建北京城時,對水系做出過重大調整:其一是將什剎海東邊的一段通惠河劃入了皇城,致使漕運碼頭只能移至今東便門外的大通橋;其二是在北邊的昌平興造皇陵,將其附近泉流水脈皆視爲龍脈而禁止採用,這就導致通惠河上源只能單純依賴玉泉山、昆明湖一帶的西山水系——那肯定不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