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己名下多了兩千兩百畝田地,而這其中只有一百畝是進了黃冊需要上稅的,按理說這當然應該是好事,但高務實卻覺得自己的情形一下子就變得尷尬起來。
依着他的思維,天下任何人的產業,除非法律規定免稅——譬如爲了促進某一行業發展而暫時免稅,否則都是應該繳稅的。稅收這個東西,在他看來,不應該被視爲剝削,因爲那是國家賴以維持正常運轉,以及調節宏觀經濟所需的必要基礎。
稅收,應該也必須是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的。其實古人未嘗沒有這樣的思路,只是在實際操作中卻總是跑偏。
兩千多畝地,不算是小產業了,放在外頭說,光這一條就能擠進大地主的門檻,但高務實雖然也有意爲自己斂財,卻並不希望自己“逃稅”。
根據張津接下來的簡單介紹,這兩千餘畝地,全部平均起來,每畝地畝產並不高,但其實在此時的華北地區來看,也不算很低,大概有兩百斤上下,這兩千畝地到手,就相當於每年二十萬斤糧食到手。
北方由於畝產比南方要低,京畿附近的賦稅標準其實也相當低。尤其是因爲京畿地區人口密集而糧食產量不高,朝廷爲了確保京畿地區的糧食供應,所以並未在這裏執行一條鞭法,而是繼續徵收實物稅。這個實物稅非常低,平均稅率算起來,明面上大致只有產量的四十分之一。即便是二十萬斤,其實應繳實物稅也不過每年五千斤糧食罷了。
後世麥子出粉面粉率很高,但明朝時期麥子的出粉率比較低,能有百分之六十的出粉率算不錯了,所以這五千斤麥子如果換成麪粉,不過三千斤左右。
麪粉什麼價格,之前高務實拿到第一筆張氏例錢的時候就曾經算過,一百斤麪粉的價格也不過一兩銀子,三千斤麪粉……不過相當於交了三十兩銀子的稅。
是的,只是三十兩銀子而已。
三十兩銀子是什麼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