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爵位本身固然重要,畢竟那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但對於一般將校乃至士兵而言,更重要還是賜田、賜地。
隨着南疆半島、南洋羣島等地的移民越來越多,開發也越來越快,原本被當地土人“暴殄天物”的諸多領地都展現出了開發潛力,被無數人眼紅。這其中,爲東家立功而獲得賜予,便是最穩妥、最便宜的獲取方式。
即便不足以獲得爵位,能因一場戰功便獲賜數十畝,甚至數百畝待開發的良田,那也是普通士兵原本想都不敢想的美事啊!至於說這些田地還需要有人耕種,那也不打緊,京華體系內有完善的制度讓這些有功之人可以選擇。
例如,他們可以選擇少獲取賜田,將其中部分功勞用於換取佃農。這些佃農分爲數種,最“貴”的大明國內的移民,他們基本被默認擁有優良的品行和農活技巧;其次是通過《歸化戶籍制》考覈而被認可爲已經歸化的原土民;再次是有着一技之長或較爲年輕的戰俘;又次是尚未獲得歸化認可但正在學習漢語之中的普通土民;最後則是文明程度約等於無,連日常交流都異常困難的原始土民。
總而言之,按類劃分,價錢各不相同。比如一個大明過來的移民,足以換得百人最低一檔的原始土民。
不過,高務實也有嚴格規定,無論那一檔的佃農都是“賣力不賣身”,其地主不得傷殘、殺害,否則按違法程度定罪。而對於“賣力”年限,除了大明移民之外,也被統一定爲三十年,三十年後除非其本人願意續約,否則自動恢復自由身。
至於大明移民,“賣力”年限則大幅縮短到只有十年,十年後按照其本人意願,可以續約,也可以解約。
之所以如此安排,好像是故意要顯得大明移民的“性價比”不高一樣,自然是因爲高務實並不希望大明移民淪爲社會底層,總還是更希望他們能在擺脫了最初階段的困境之後走出來,逐步積累家業,將來至少成爲後世所謂的“中產階級”,也就自然成爲了京華統治當地的中堅力量。
言歸正傳,騎兵們緊隨高世忠,戰馬慢慢向前,繼而緩緩加速,最終化爲一道黑色的閃電,踢踏着驚破了夜色的寧靜。馬蹄聲一開始被他們巧妙地掩蓋,直到他們即將接近營地的之時,猶如地震海嘯一般的震動才響了起來,莫臥兒軍的哨兵也才驚恐地發現,一支死神般的騎兵隊已經出現在他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