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示弱”二字宛如一道驚雷,劈開了高務實心中的烏雲,照亮了方纔一直籠罩在心頭的陰霾。
居然忘了這一茬!
其實,高務實不是不知道兵法中“示敵以弱”的用法,只是他這些年來鬥倒的對象幾乎都是男人——假如宦官也姑且按男人來算的話。因此,他在設身處地去代入對手思維的時候,即便會模擬對手“示弱”的情況,但其具體示弱的手段,也不可能是哭哭啼啼中下跪請罪。
頂尖政客在權力鬥爭中往往都是異常理智的,因爲不夠理智的政客早就死在追逐權力的過程中了。後世某些所謂皿煮國家通過選票政治,將一個可能完全沒有政治鬥爭經驗的候選人直接送上權力巔峯的事,在中國歷史中幾乎不存在——除了新君繼位。
這就是爲什麼中國古代權力鬥爭中的官場老油條們極少會出現政治幼稚病,但在後世某些自稱皿煮的票選政治環境中卻常有發生。[比如但凡看過本書,尹卡卡都不會鬧前些天的國際笑話。順便說一句,據說全小將當年搞西比西比政變之前,把高平陵之變都研究爛了,笑死。]
當然,可能也有人會說,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指洛水爲誓,那位之前看起來一直都很聰明的曹爽大將軍怎麼就犯了幼稚病,聽信了司馬懿的狗屁呢?這不就推翻了之前的說法嗎?
並沒有,因爲曹爽雖然既聰明也有手段,但在此前卻幾乎沒有經歷過挫折,或者說幾乎沒有處於權力劣勢時的經歷,而這種情況乍一出現,面對的就是這種天翻地覆的大事,他做出錯誤決定自然也不稀奇。
而且不要忘了,類似的情況在歷史中即便有過,也顯然並不着名,所以對於曹爽而言,他缺乏歷史經驗作爲參考,只能自己拿命試了——於是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教訓。
等到了此時此刻,高務實與其這些年鬥爭的對手,無論敵我都有着足夠多的歷史案例作爲參考,雙方的政治幼稚病自然就少之又少了。
倘若總結一下,張居正當年的失敗是因爲他想螳螂捕蟬,結果高務實是個開掛的,輕輕鬆鬆玩了一把黃雀在後,於是偷襲得手,一舉將歷史上高拱的下場當做迴旋鏢發給了張居正,從此奠定了“實學改革”三十年的穩定大局。如果說張居正敗在哪,顯然不是敗在政治幼稚病,只是敗在對手之中有人開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