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四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後一個問題,”林斯手中的圓珠筆在白紙上劃出一道,淡淡道,“與神經中樞鏈接的方式,到底是插入探針還是植入芯片。”
“從我的角度來說,芯片更好一些。”
鄭舒與他討論:“骨骼的使用人員腦內植入芯片,可以和任意骨骼適配,並且假如我們以後製造出了大型可航行骨骼,也能滿足駕駛人員在艙內走動的需要。如果使用放置在骨骼上的探針,靈活性就會差一些,從衛生方面來講也並不好。”
“我們腦內植入芯片的技術始終沒有成熟,”林斯面前擺着的是一份人形機械的設計圖紙。
這就是他和鄭舒所說的“骨骼”了,是他們這兩年的研究重心——全名叫可操控性神經元外骨骼機械。
三年前上校聽說這個項目的概念時,誇張地告訴林斯這簡直就是科幻小說中經常出現的“機甲”,但實物遠沒有幻想小說中那樣龐大,也沒有科幻概念中在外太空戰鬥的能力——也許以後會有,但現在還不行。
在行星上大範圍勘探需要很強大的位移能力,但是輪子、履帶都不能適應複雜的地形,只有模擬人類狀態的雙足直立式行走能發揮出最好的效果。
骨骼以這個需求爲出發點,最後發展成了覆蓋全身,具有強大功能的戰衣。它的主要材料是強度極高的輕質合金,組合了多種多功能設備和裝置。同時也能激發出小型保護力場,甚至配備了高能粒子流噴射裝置爲武器,一個微型的聚變能量爐在骨骼胸口處燃燒,完全能滿足它恐怖的能耗。
能夠靈活行走,完成種種高難度動作的機械和支撐這些功能運行的操作系統由第五區設計完成,小型保護力場與武器是第一區的成果,而林斯出現在這裏的原因是因爲第六區在骨骼的設計中同樣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