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之所以科舉制度會形成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爲六十年前的那場“元熙南渡”。
元熙皇帝身陷北蠻,朝廷被迫放棄燕都,搬遷到了現在的都城建康。
搬到建康之後,北境蠻族不依不饒,帶兵南下,意圖馬踏中原,讓大陳朝廷上下官員戰戰兢兢,朝野之間竟然沒有一個人有辦法退敵。
於是,當時帶着朝廷搬遷到建康的元德天子昭告天下,求抵禦北蠻之法,最終一個讀書人來到建康,面授天子退兵之法,天子依法施爲,成功退卻北境蠻兵,保住了大陳的半壁江山。
自那之後,策論便成爲大陳科考的主流,幾十年來幾乎每一屆科考都會考學子策論。
按照朝廷的說法,就是“問政於天下”。
沈毅這麼多年都在讀書,對於他來說,帖經墨義都不是什麼問題,因此陸夫子給他出的便是策論,策論的題目是“邊患”。
邊患,是大陳王朝經久不衰的話題,六十年來一共二十三次科考,二十次正科,三次制科,其中以直接以邊患爲題的策論,就多達三次,與邊患有關的題目,更有五次之多。
因此,六十年來,邊患這個題目被無數讀書人寫過,基本上已經寫爛了,但是不管旁人寫過多少遍,這個題目還是每一個讀書人必須要寫的題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