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每年此時都是盛會,原來是劉刺史領頭進香,正元帝好佛,上行下效,舉國各地都是如此,如今永壽寺卻來請衛善,想請晉王妃頭一個登塔,劉刺史都排在後頭,更別說是這些誥命夫人們。
衛善倒是想去,秦昭除了戰事之外,每有祭祀總要會回城,夏至祭方丘、孟冬祭神州,朝日、夕月祭社稷,京城中每天節歲祭祀什麼,地方上也是一樣,只禮儀比京城皇帝祭祀簡薄些。
似登塔這樣事,便是衛善出面,秦昭官方,衛善民間,兩邊都不落,若不是民間聲望極高,永壽寺也不會想着來請衛善先登塔,反把劉刺史排在後頭。
可這回算着日子不方便動彈,衛善便給永壽寺添了香火錢,方丈親手寫了一張福字,又摘下寺中百年老柿子樹上摘下的霜柿,並一盒僧人自種的菊花當還禮。
永壽寺的菊花和柿子極有名頭,柿子自不消說,這會兒結得樹都是,枝上累累綴綴,因着樹就在大殿前,還有個名頭叫佛前果,能討着一隻喫都福氣,菊花更有傳言說泡水喝能去疾,年年重陽都有許多人排在永壽寺外,想喝一碗菊花水。
捐了萬貫香油,還回來一盒柿子,一盒菊花,初晴捧了茶子道:“這些個和尚也太摳門了,連年給永壽寺的香油錢有這許多,就給一盒柿子呀。”
衛善聽了便笑,她這些香油錢可不白花,永壽寺的方丈能在這麼大個寺裏當方丈,還是有些眼色的,外頭纔有晉王如何英雄的戲曲流傳,永壽寺前那塊講經場立時就演了起來,廟會一傳唱,就越傳越廣。
算着日子那位御史也該從京城到晉地來了,劉刺史必要派人去接,不論他走哪條道,總會碰上說書的唱戲的,整個晉地早已經搭起了臺,鑼鼓點兒一響,人人都是戲臺上的角兒。
衛善還當肚裏的孩子是個慢性子,慢騰騰怎麼也得到十月中,可還沒到九月底,肚子就墜了下來,這就是落了盆這幾日裏就要生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