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衛善挑了眉頭:“這倒古怪,我還當耗子藏糧是再不肯露白的。”
曹夫人掩了口笑:“王妃哪裏知道呢,咱們這兒是舍你捨出去多少福氣,菩薩都會成倍的還回來,年年寺前會支上一個大口袋,就是貧家小戶也要到一碗米進去。”
怪道劉刺史會這麼大方,永壽寺的方丈倒是個妙人,分明出家,倒比在家的還更通透,怪不得能和劉刺史一搭一唱,把《聖天菩薩下生經》傳得這麼廣。
晉王府還沒捐,餘下的各家都不敢先捐,衛善把手一揮,比着去歲劉刺史家捐的,再加厚上兩成。在京城每到臘八節,前一日宮中便會支一口大鍋煮粥,到了正日子,由正元帝和皇后分賜百官羣臣。
衛善從小在宮裏長大,便讓王府司膳也按宮裏的方子煮細粥,把各樣米豆反覆浸泡,吸足了水,再把紅棗核桃去皮去核磨碎,煮出來的粥湯似漿,再在細粥上擱上雜果紅綠絲妝點,擺出吉慶的圖案來,分賜到各家去。
王府送出來的臘八粥,除了晉地官員,也給官驛中的京城來的官員送了一份,幾個人對着帳冊發愁,人人都知道其中牽扯甚廣,纔剛出了京城,一路上塞條子的不知多少,接着臘八粥,狠狠喝上一碗,感嘆道:“只怕這晉地也只有晉王才安心喫粥了。”
另一個捧了碗:“只怕晉王也沒心思喝粥。”
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個案子怎麼審,審什麼,報上去自己的烏紗保不保得住,那都是未可知的事。
秦昭還真在府中安心喝粥,小鍋裏燉的細粥加了牛乳紅糖,甜絲絲的,他懷裏抱着女兒,用小銀勺子舀上一點粥湯喂到她嘴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