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詩書萬點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個大壩是五十年代動員大量民工用原始的工具修建的,那個年代沒有什麼機械化設備。明末時空應該也可以。
宋應星被楊凡的大手筆鎮住了。
這麼大的工程,亙古未聞。功在一時,利在千秋。
一想到將來自己的名字會用石碑永遠的記錄在大壩上,就激動的夜不能寐。
楊凡的話語言猶在耳。“這個大壩建成後,灤河流域和薊運河再無洪水之災。汛期蓄水,旱期放水,下游直到北塘口數千萬畝土地都能受惠。”
“水深加大後航運也進一步改善,大型的船舶將可以從遵化直通海口”
“以後遵化的鐵可以通過海運直達沿海各地,甚至朝鮮、日本。市場不在侷限北方。”
宋應星昨晚一夜沒睡,癡迷的看着圖紙。一邊看一邊驚歎,這真是天馬行空的設計。
先在峽口兩邊的石壁上開鑿兩條三十米長的弧形排水洞,排水洞面向大壩內側水庫的一面修建導流明渠和水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