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小星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鄉試時間除個別情況外,基本上是三年一開科,每逢子、午、卯、酉年八月爲鄉試時間,考試地點在各省省會城市的貢院,又稱“省試”,因爲在秋天舉行,又稱“秋闈”。三年一大比,子、午、卯、酉之年,大集舉子聚於省會。
科舉有甲乙二榜,明朝之前是從新科進士百人之中以一二十人爲甲榜,授官從優,二三十人爲乙榜,僅得出身。明朝則是第進士者爲甲榜,又稱“兩榜”、“甲科”,中鄉試者爲乙榜,中榜者取得舉人功名,可候補做官,不過一般來說級別較低,更多的舉人是擔任教職,府學、縣學的教諭就是這麼來的。
鄉試從一開始便明確了各地的取解名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爲名額分配的不確定性造成的鄉試地域紛爭情況的出現,洪武年間便定下南北直隸貢額百人,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北平、福建、江西、浙江、湖廣皆40人,廣西、廣東皆25人。
由於應試之人逐年增加,至弘治年間兩個直隸地區取解名額增至135名,福建取解名額增至90名。
此次福建參加鄉試的生員足有三千餘人(明朝規定每解額1名許25人應試,這些應試生員已經是經過篩選,但是實際上參加人數會高於定額),福建鄉試取解名額僅有九十人,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比後世參加公務員國考的錄取率還要低,反而會試時錄取率大約是三十人取一人,“時天下士聚試者三千人,得百人以進。”所以便有了金舉人銀進士的說法流傳開來。
離鄉試正式開始還有半個月,大部分應考的士子便已經齊聚福州城了。這日倫文敘趕到福州城安頓好後,按照李傑先前給的地址前來尋他,聽到門房的通報李傑停下手上的事情,前往門口迎接他。
倫文敘見到李傑含笑說道:“經久一別,慎之近來可好。”
“勞煩師兄掛念,爲弟近來安好,不知師兄何時來到省城的?”
“今日剛到,師傅有書信讓我帶來,所以稍事安頓便立刻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