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棉花糖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謝靈涯花了兩天時間把抱陽觀裏的東西清點了一遍,還在雜物間找到了一塊牌匾,這是抱陽觀原來的牌子,得有上百年曆史了。
金桂步行街以前修整的時候,整條街的門面都統一了裝修,抱陽觀其實處於步行街大門的外頭,但當時大概因爲緊挨着,爲了齊整一起改換了,反正外牆總是翻了又翻的。
再說整個抱陽觀,統共不到一畝的面積,就是個微型,迷你道觀。整體是磚木結構的小式建築,前院靠牆栽了一圈竹子,邊角有口八卦形的老水井。
接着便是主殿三清殿,也是整個抱陽觀最大的建築,裏面供奉了三清,背面還有玉皇,東西朝房裏是太乙天尊。
過了三清殿,進入後院,一圈建築中,除卻靈官殿與文昌殿兩個配殿,都是住所、廚房等生活所用之處了,此類生活用房都是水泥翻修過。
院裏闢了一小塊地,原來還種些蔬果,現在已經荒廢了。還有舊時候留下來的碑刻,也有幾百年歷史了。
道觀整體是非常典型的道教宮觀建築風格,坐北朝南,佈局對稱,四合院格局,只是從樑柱到瓦片都陳舊無比,甚至破損,很久沒有修繕過了。
按照前人筆記所記載,道觀始建於明,曾經毀壞,清末重新修建。
謝靈涯還記得小時候舅舅跟他講過,抱陽觀最大的時候,沿着中軸線有好幾進,正殿原本供的靈官像,三清像在後殿,還有好幾個配殿。後來歲月中損毀,只剩下一個正殿兩個配殿,三清像遷到正殿,靈官像屈居配殿。
謝靈涯一一拍了照,跑到市文化局去了,他舅舅對這些事很不上心,他想着觀裏也算有些老物,就去打聽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