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比如那些趁着他不在派女眷去到他府上鬧事的人,在雲桑薇處得了名單後,卓思衡第一件事就是一一料理——當然不是他自己親自動手——那個時候正好在推行新的督學制度,於是只要給御史臺帶句話,說國子監太學要先行表率,請先自此試行監查,自然會有人上門,而御史臺的人第一次執掌此權,要是沒有半點動靜,他們也覺得似乎正當性有所欠缺,又因在和吏部較勁,好像自己無能,卓思衡便順水推舟,將這些不顧禮義廉恥之人做了給御史臺的人情,於是這些人都喫了督學的“殺威棒”,無一倖免。
這裏面當然有私憤作祟,可在卓思衡看來,此種品行也不配在國子監太學任職任教,早清理早乾淨,他半點不打算姑息養奸。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原因,更不敢在學政一事上給卓思衡添堵造次。
當然這也不只是在皇帝身上學來的,還有卓思衡自己的思考。他走過一趟地方外任才知道,好些事是不能只求以理服人以德慰人的,有些事必須要拿出魄力和決心,並且要讓想威懾之人看到你的魄力和決心,方此才能成事。天底下偏偏就是有人敬酒不喫喫罰酒,要是一味只追求德理之說聖人賢言,怕是一件得力的事都辦不成。
此時,他決定故技重施。
你們不是要鬧高永清的麻煩麼?好的,請上書。到時候白紙黑字,高永清一定不會有事,皇帝也不會重罰,回過頭來,一個也別想跑。
但這些官員並不知道從前太子遇刺一事與此事有關聯,更不知道內中辛祕,還都以爲是落井下石的好機會,紛紛道允,願替陛下分憂。可滿朝文武也不是人人憎恨高永清,更不是人人都要跟此風而無己思,也有人一言不發,只看着這個被傳早和高永清撕破臉水火不容的卓大人,深覺詭異,但又找不到頭緒。
太子也不知這是爲何,他只是覺得卓思衡既然這樣說,那一定沒有錯。
於是百官散朝,太子帶着一肚子話回頭去找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