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回陛下,臣以爲當先安撫人心。”
“是了,朕也下詔安撫白愛卿的親眷家人,也給他長子帖了個高職。”
卓思衡拜道:“臣所言並非安撫朝臣,而是安撫百姓。”
“爲何?”皇帝似是沒預料到卓思衡所言安撫竟是這一節,不過他到底在九五之尊臨朝多年,立即明白其中緣由,追問道,“可是京中起了騷亂民心有變?”
“民心有變雖不至,但確有亂象。”卓思衡說話總是有種懇切的誠實感,將實話和誇大其詞混合一處,全然沒有半點虛色,“陛下有所不知,當日我一路奔走,見禁軍入城後各處均騷亂不止,陛下勿憂,禁軍自然是軍紀嚴明秋毫無犯,但百姓見到卻都心驚膽寒,議論叢生後皆奪路歸家,生怕帝京有變,殃及己身。”
帝京有變四個字顯然深深觸及到了皇帝利益的核心,自持冷靜如帝王,也微有變色,泠然道:“怎麼?難道有什麼流言不成?”他再看卓思衡一副苦思冥想斟酌字辭的模樣,又放緩語氣道,“你只管直言所視,勿多後顧。”
詞是早就想好了,不過卓思衡爲了烘托氛圍人爲製造了些許凝滯罷了。其實他心中清楚,皇帝如何不知這“帝京有變”是何意:那必然是民衆見禁軍浩蕩入城,便猜測死了天子要改換年號,說不定之後還有兵戈相向,所以回家躲藏避禍。
說一件皇帝心中已然明瞭的答案,替他確認,是一件容易也不容易的事,還好卓思衡在這方面業務上有着豐富的經驗,一番話能讓他說得誅心又委婉:“百姓所顧,自然是性命生計,禁軍殿前司只在皇城,偶有出面,也是伴駕出宮,屆時常有百姓夾道叩拜陛下,也無需奔逃。可兵馬司禁軍素來只在京畿要鎮,何曾入京?數千禁軍浩浩蕩蕩,百姓見到,只當是宮變生亂,故而紛紛躲藏規避,謠言也自此甚囂塵上,實非百姓之過。陛下,若是臣在家中,只聽外面喧囂禁軍肅行,第一個念頭也是趕緊穿戴入宮或去到中書省待命,更何況百姓呢?”
但見皇帝面色陰沉卻一言不發,卓思衡又開始往自己這盤大菜里加些兇猛的香辛料:“陛下明鑑,當是時,仍有京府軍在京中護寧科舉之際安相,臣面見蘇府尹,他尚不得知禁軍緣何入京,還當是……故而正準備調動京府軍護駕,若是如此,兩軍哪怕產生半點誤會衝撞,我朝兩大精銳都要受挫,國家養兵千日,好兒郎的血豈不白流?還好蘇大人足夠審慎冷靜,觀之大局,並未輕舉妄動,後知這些禁軍是調入京中爲封查弊案一事,便也放下心來。終究是有驚無險。但百姓眼下尚且不知如何,臣斗膽請陛下龍體康泰之際,可主祭冬郊,一爲祈求來年豐茂安泰,二爲讓百姓仰拜天顏,以求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