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講無妨。”皇帝也略正顏色道。
“臣曾蒙聖恩,得以入弘文館仰觀實錄多年,故而知曉我朝歷代均以東宮之位充作吏部與中京府尹二任,太祖與太宗之太子皆是如此。中京府尹由蘇大人執掌多年,心盡力責,自當無遷,可既然吏部之位虛懸多年,而太子殿下這些年初涉朝政也早有歷練,爲何陛下不使得太子殿下到任?”
皇帝望着卓思衡,似乎是在斟酌其話語,許久後他微微一笑,輕聲道:“雲山,你從前除非朕問,否則半字不言東宮相關,今日又爲何主動提及?”
在說出前言時便知有此一問的卓思衡回答得十分坦蕩,但很神奇的是,他的語調總是那麼溫和,明明是朝野最尖銳的話題,從他口中說出,也彷彿只是日常問安般春風和煦:“陛下,臣這近一年多奔走於鄉野,查調鄉學與百姓普慧,陛下可知,最尋常的農野田牧之家如何教導子嗣?大約家中子女十歲至十二歲,便要事涉農桑,學而擔家中之責,家中再溺愛的幼子稚女,也多在七八歲時要習得些家務粗事,好教爹孃耕種農忙時得以少勞。敢問陛下,太子如今何歲?太子所習如何?太子所掌可與起年齡與身份匹配?可有擔起東宮之責?臣並非責怪陛下,各家各有不同,天底下也並非家家子女都遵照若此,但若非此行,臣亦不知,天家長序卻還不比治下百姓更先憂後勞,爲長遠計。”
卓思衡想得非常簡單,皇帝早就打算讓他入主吏部,今日的談話並不意外,可問題來了,本朝從來都是太子坐鎮吏部或者中京府,如今蘇穀梁蘇大人依舊在其原位,吏部原本空出的位置,好多人都以爲是皇帝爲太子成長起來後特意預留的,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早就預約此職務。要是自己打出差回來就擔任這個職務,除了年齡年輕,資歷卻也還夠,可太子的面子要怎麼周全?
皇帝不爲太子考慮的事情,卓思衡必須考慮。
其實在卓思衡看來,皇帝並非無心之人,他對太子近些年的種種用心,雖是遲來,也能看出確實有委以重任的打算,可單純的意向並不能解決問題的實質,太子需要在繼承大位之前就真正參與到政權核心的運作當中,這纔是最好的學習。
自己今後如果真的入主吏部,怕是再難有機會和皇帝陳言太子的事,不如此時皇帝先行明言,他也將話朝檯面上講開了,畢竟有些話,皇帝主動問和自己主動提是兩回事,前者是皇帝想聽,後者……還是多給他的太子弟弟留些餘裕吧……
皇帝認真聽罷,許久未曾言語,低下頭去的時候,在皇帝便冠的一側,卓思衡見到許多倉皇的白髮,皇帝比卓思衡大十歲左右,此時不看面容,卻彷彿已是老去多年。卓思衡深知皇帝心性外寬內緊,心思深沉,朝中諸事先過心去,不管多瑣碎都要思慮一二,本就因爲當年遇刺後疲敝不堪的殘病折磨,身體已是大不如前,再像往常那樣凡事過心,遲早也要給自己折磨死。
雖然對卓思衡諸多猜忌,但平心而論,皇帝對誰都是這樣……反而對自己還多點關照和收攏之意,出於這些恩惠,卓思衡在深思後,還是開口道:“陛下,智者千慮或有一失。多年陳痾哪能一朝痊癒,便是太祖太宗還朝於世,今日之勢也與他日不同,未必二位先祖就能勝陛下於當世一籌。可如果陛下事事勞心憂思,作爲之心難敵瑣碎之煩,勵精圖治之舉,還需鋼刃落案,集百力於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