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永清自然清楚卓思衡作何打算,溫言道:“殿下有所不知,避嫌太潔反倒會使人側目猜忌,更何況我與大哥都以純直秉正立身於朝,如果私怨太盛,倒教人覺得名不副實,遇事只顧私怨卻不諒國體。當然,這只是其一,其二則是此次大哥手握權柄太重,難免使人側目,嫉羨者有宿怨者也有,御史臺能分擔些權責,也給大哥施展留些清議的餘裕。”
“還有一點,我需要一些時間。”卓思衡說道。
這便是高永清也不知道的緣由了。
“我自四方遊歷,見許多人才埋沒於鄉野,鬱郁而不得志,其中有人是科舉出身,也有芝麻小吏,他們不能得有所用,問題諸多不可一言而蔽之,但我想該給這些人一個機會證明自己能夠造福一方。我一路走來,許多村鎮鄉野之間往往天差地別,一壟田畦相隔,兩地百姓的日子便相差甚遠,有的食不果腹,有的安足樂業,若水土一致,便是地方官作爲與非的根由……吏部是天官,高高在上,想做到自上而下知曉舉國官吏優劣品行而不受矇蔽實在太難,自己走過的土地見過的鄉情總歸心裏有數,我第一批左選,想將這些曾親自調查過的地方上調查過的人提拔到適合他們的位置,我不想來到吏部的第一次左選就只迎來送往弄權於掌,身居高位是我所求,但若僅爲權勢,實在有違爲人擔當。”
卓思衡說完自己也想嘆氣,左選歷來少涉及地方官吏,多在京中選材,這當然是合理的,吏部尚書和侍郎常年久居帝京,於此行公務,上朝下朝日見百官,對於他們來說,最熟悉和最瞭解的也是帝京的官吏,若要推舉左選,總不能盲選外任不知根知底的人才,實在難以服衆,故而便在帝京諸官當中選拔,也是多年來的常例。
卓思衡自打上任也思考過很久此事,並不能苛責過去吏部尚書與侍郎們不能眼目遍佈,這件事皇帝都做不到,而讓他們親自去到各地也根本不現實。
須知他不過走了七八個州,便用去將近一年時間,要是考課銓選大年要吏部尚書侍郎跑遍全國,估計兩三年時間就沒了,這兩三年吏部的公務怎麼辦?皇帝如果有關於人事任免的問題要怎麼辦?真正日常的職責也並不比這五年一次要輕多少。
要是單純依靠地方官吏上報考課數據,那也只是死的數據,可以說明很多問題,但也不能說明全部,如果不能親自看過,從中但凡有虛,一個名額便就此浪費,但凡有舞弊,便是一方人深受其害。
如此重責,難怪左選只在中京範疇擢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