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皇上永遠表面上很“仁”,對他那殺父仇人的老婆當今太后也是“孝”到天下表率。但卓思衡跟在他身邊當祕書,將好多事情以時間爲計量單位串在一起稍加細想時就會發現,皇上做事永遠是表面“朕惶恐不安”“朕不忍加諸”,心裏“朕爽得不行”“朕整不死你”。
卓思衡日常伴駕侍詔,這一年幾乎所有詔書都過了他的眼,這段時間,他看到的皇上天威難測實操案例如下:
貞元十一年五月初,某御史上表說今年均、金二州春旱,都是因爲皇上不修身養德,封襁褓中的兒子做王,篤信後宮婦人巧辭。皇上表現得特別惶恐,沐浴齋戒三日跑去太廟告罪祖宗,羅貴妃還素服謝罪上表請求皇上免去她的貴妃和兒子的封王,皇上幾乎就要恩准了,這時二州終於天降大雨,皇上表示是祖宗原諒他了,他以後再也不敢了,大朝點名嘉獎此名御史一番,賜宅升官,甚至爲他書了一塊“直諍忠良”的匾額掛在家堂。
到了貞元十一年十一月,該御史被人蔘了一本收受財賄任人唯親,藉助吏部職務將家眷親屬塞入地方要職,他小舅子貪污鹽稅惹出禍端,這纔將他的行徑揭露。皇上痛心疾首到病了好幾天,連訴自己用人不察,只知看沽名釣譽的清流謊論,不懂鑽營狡詐人心向背。百官都勸說皇帝保重龍體,要知道這種拿罵皇上博清名的官吏自古有之,不是皇上的錯,刑部和大理寺已將他的罪案實判,御史與其妻舅問斬,兩家二十年不得入仕子弟不得敘用。皇上哀嘆連連,表示他雖有罪,但他的孩子多可憐多無辜啊,就把朕那塊匾額收回來吧,房子還給他們住着,匾額就拿來提醒朕自己,以後不要用人不可只看行爲不糾察目的。
羣臣盛讚皇帝仁厚敢鑑。
卓思衡當天下朝第一件事就是跑回中書省翻開六個月前的聖旨存檔,找到這個御史被表揚擢升的手諭,只見上面明晃晃寫着他是什麼百官表率,什麼天下多幾個這樣敢言善諫的直臣,何愁吏治不清?如今想來,這詔書故意往打百官的臉來寫,簡直就是塑造朝堂對立面的典型,或許那時朝野當中好多人就看出他是故意以諫議犯天顏,故意博取個直諍之臣的名聲,爲人所不齒,只是當時大家覺得皇帝在興頭上,也不好反駁。今日此御史招致如此確鑿的罪證和迅速的判決,恐怕大臣們六個月前無形中早被這一封捧殺詔書拉至皇帝陣營,並且盼着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皇上的心機與手段,當真恐怖。
以上事蹟讓卓思衡意識到一點:皇上最不在乎的東西是面子。
因爲他自“認賊作父”後就已經失去了最大的臉面,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全天下都知道他的這個笑柄,他再怎麼努力挽回顏面也於事無補,不如將所謂臉面看作身外之物,多追求些真正實在的“裏子”,比如坐穩皇位,比如仇痛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