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白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回答,“在湯姆·克魯斯和另一位製片人手上,我只負責拍攝。”
王權攤攤手,“我們華夏是導演中心制,導演的權威至高無上,如果一個導演連自己的作品最終長什麼樣子都無權干涉,那麼我寧願在自己的公司裏拍小成本電影。”
J. J.苦笑,“想要剪輯權,你再過二十年或許有機會,年輕人不要太氣盛。”
不氣盛還叫年輕人嗎,王權不卑不亢道,“您也可以把這理解爲對藝術的堅持。”
“好吧~”J. J.放棄了遊說,他不急,年輕人多經過幾次社會的毒打自然知道背靠大樹好乘涼的道理,你以爲我的公司爲什麼沒有做大做強,是我不想嗎?
等你的公司獨立完成一部電影,卻怎麼也發行不出去的時候,你就知道好萊塢有多殘酷了。
雖然派拉蒙法案之後,製片廠和院線之間就已經沒關係了,但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北美票房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六大電影公司和幾大主流迷你公司創造的,比如獅門、溫斯坦、相對論影業這些。
爲什麼會這樣,因爲影院要賺錢。
因爲幾大電影製片廠掌握着最優質的大片資源,他們最有希望吸引觀衆走進影院,院線想要讓這些超級大片首輪登陸自己的影院,就必須和大製片廠密切合作,把最好的檔期,最好的場次,最優質的推廣資源擺在人家面前,供人家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