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攻豫章之策 (第2/4頁)
家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孫權年紀雖輕,但只要有三個人支持他,他這江東之主的位置就穩了。”陳飈接着說:“第一個人便是孫靜,孫靜他長子有點狂妄,但他自己是個謙遜之人,此前他一直支持孫策,所以我認爲他肯定仍會支持孫策的最後決定,擁立孫權。有了他的支持,江東孫氏大多數人都會擁護孫權。”
“第二個人便是張昭,張昭雖是徐州人,但早年就去江東之地,久居江東,並跟孫策已久,深得孫策信任。此人才能非凡,謀略過人,弱點是性格偏軟。他或許會更認同孫翊,但他唯孫策是從,只要孫策把基業交給孫權,他也必會支持孫權。”
“第三個人便是周公瑾,周公瑾與孫策自幼相交,感情深厚,在軍中擁有極高的威望,他自然會按孫策的遺願,支持孫權。”
周瑜明明是敵人,但一直以來,陳飈也是叫周瑜的字。講到周瑜的時候,他停了一下。
“與其離間孫翊和孫暠,我倒覺得周公瑾更值得離間。”
“離間公瑾?”魯肅顯然反對這點:“我與公瑾一見如故,我知其爲人,乃忠義之人,不會背叛孫家,更何況他與孫策乃莫逆之交。”
陳飈不理會魯肅,接着說:“自上次退兵之後,孫策便回吳郡主持大事,周公瑾留在了柴桑,但因江東與荊州鬧翻,他屯兵於巴丘一帶,在那訓練水軍。試想,孫策死了,總要發喪,公瑾會不會去吳郡奔喪呢?”
三國時代的地名真是繞暈人,陳飈記得歷史上,赤壁之戰後周瑜駐守的巴丘是在湖南嶽陽。如今周瑜也駐在巴丘,然而此巴丘非彼巴丘,明明是同樣的兩個字,卻不是同一個地方。現在這個巴丘實際是在豫章郡新淦縣,在21世紀這裏的名字應該叫巴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