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越流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直接賣給烤肉店或是酒樓,應該還能多賺個兩貫錢的,那差不多就是十貫錢了。
鎮上好多人家仍像是以前的老沈家,人丁興旺,子孫也都爭氣,一家子勤勤懇懇種地賺錢,收成也不算低,可因爲人口多導致開支巨大,饒是累死累活、省喫儉用,一年能落下十貫錢,都是值得燒高香慶祝大喜事。
這多出的近十貫進項,能讓自家年結餘翻一倍,如此多累積幾年,便也跟着發家致富奔小康了。
因而如今的通許鎮一片片欣欣向榮,人們都感覺生活充滿了奔頭,幹活都有勁多了。
業餘養羊的人家尚且如此,引起這個風尚的青娘姐妹自然更是賺得盆滿鉢滿,鄉親們奢望的十貫錢,甚至不到她們月kpi的一半。
只是她們一個團體,又是一家子姐妹,無論個人能力如何,每月的收入都是平均分配,分到每個姐妹手中大概貫錢。
這根本顯不出青孃的能耐來。
她進城後的收入直接翻了十倍,因爲將部門業績穩定在了前任離職前的水準,並沒有因爲新入職和交接工作影響到kpi,個人能力已經得到了體現,於是作爲部門負責人,青孃的獎金提成也相當可觀,這個月的工資高達三十貫,基本趕上姐妹們的整體月收入了。
青娘還不需要像高收入的兄弟們似的,每月工資的一大半都要上交給公中,剩下的一小半還要應付各自父母的保管要求,留在自己手中的也沒比姐妹們多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