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小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覺一點也不甜的沈小甜在雨裏撐着傘慢慢走,腳上的運動鞋溼了一半兒,她也沒想打個車回酒店。
說起來,這座叫沽市的小城其實是她的老家,她在這兒出生,一直長到了十四歲,深深的小巷子,野草在縫隙裏鑽出來的石階,她從小走到大。
剛剛那家荊家滷肉館斜對面現在是一家商場,在二十多年前是“二輕子弟小學”,全稱是“第二輕工業製造廠子弟小學”。
荊伯伯一開始是純賣滷肉的,從別人的鋪面邊上隔出了半個窗子,賣滷豬肉、滷雞腿、滷豬蹄……供給附近來來回回接孩子的家長,也多是製造廠的工人們,他店門口到學校門口的夾道也一直是個自發形成的小市場。
不過,那是沈小甜上小學之前的事兒了,九十年代的時候國企改制,第二輕工業製造廠的上級企業進行了產業剝離,原本的大工廠沒了,取而代之的是幾家民營企業。
二輕子弟小學這個名字倒是存在了更久,直到沈小甜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才改名叫“沽市第二實驗小學”,一間企業的變化影響了一所學校,也影響了原本專心賣肉的荊伯伯,因爲他的對象——在學校裏做後勤陳阿姨在改制中下崗了,兩口子一咬牙,乾脆拿出全部積蓄買下了整個鋪面,開起了餐館,從純賣滷肉變成了賣滷肉面和滷肉飯。
光顧“荊家滷肉店”的也從偶爾打打牙祭的國企職工、附近老師,變成了拉着孩子來下館子的家長們。
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沈小甜的外公被他原來的學校返聘,沈小甜就成了個“鑰匙兒童”,有時候她外公中午不能回來給她做飯了,沈小甜就會跑到荊家滷肉店裏去買一碗滷肉面或者滷肉飯。
她從小就是小小的一點兒,白白潤潤的,尤其是小學一直到畢業都是個白軟糰子模樣,大人們都很喜歡她,在店裏的木頭長凳上坐下,腳都踩不到地,也不耽誤她嫺熟地說:
“陳阿姨,我要滷雞腿的飯,加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