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七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後幾次的模擬運算已經考慮到科學家們能想到的一切變量,理論上來說運算的結果已經和實際非常貼近了。
飛船內大屏幕上顯示着人造太陽此時的點火進度,中心位置的人造力場已經成功形成,氫氣正在力場的引導約束下進入中心位置。
普通氫氣的聚變反應被稱爲質子-質子鏈式反應,簡單來說一共有三步,第一步是兩個h1核聚變成一個h2核重氫核。第二步是h2核與h1核聚變成爲一個he3核氦3,最後兩個he3聚變成爲一個he4,並釋放出兩個h1核。
在恆星的內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這種質子-質子鏈式反應很容易就可以進行,但是在外部環境下就需要人工提供一個初始的高溫高壓環境啓動這個鏈式反應。
科學家們的設想是通過一次微型的氫彈爆炸來提供鏈式反應需要的初始環境。
這個微型氫彈的引爆成爲整個點火過程中唯一不可控的因素,這也是王嘉琛博士最爲擔心的地方。
氫彈的當量既要在引爆後創造出能夠啓動鏈式反應的環境,同時還要注意不能超過人造力場的承受範圍,不然砰……整個人造太陽就被炸沒了。
很快,特製的微型氫彈被投放進了力場中心,那是一顆僅有乒乓球大小的氫彈,當量是經過科學家們反覆計算得出的結果,這個當量在易雪的模擬中恰好處於立場承受力的上限,爆炸產生的高溫和高壓可以成功引發氫的鏈式反應。
開弓沒有回頭箭,氫彈引爆的倒計時已經開始了,10秒之後這顆乒乓球大小的氫彈就會在力場中心位置被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