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建武八年,山洪沖垮清玄觀,年僅五歲的皇太子意外走失了。楊太后當然知道並不是走失,更不是所謂意外。可是人消失了就好,沒了“太子”這兩個字日日在耳邊折磨,楊太后舒心許多,連笑容也變多了。
她放心地將後宮交到侄女手中,然後等着侄女懷孕,生子,生下一個帶着楊家血脈的皇子。
當宮人來報喜,說皇后娘娘生下一個皇子的時候,楊太后和楊甫成就已經確定,無論這個孩子聰明還是愚蠢,貪玩還是上進,他都會是下一任皇帝。好在二皇子比他們預料的還要出息些,這簡直是意外之喜,慢慢的,連朝臣也默認了二皇子的地位。
楊太后本來覺得,他們所缺不過一個名銜罷了。前朝後宮都無阻礙,二皇子本人也拿得出手,所謂立太子,無非找個吉利的日子就能辦。
只不過,他們多少要顧忌皇帝的心情。
楊太后覺得自己對皇帝有恩,皇帝理應回報他們楊家。皇帝是楊太后一手扶持着登上帝位,他九五之尊的榮耀,這些年一呼百應的好日子,都是楊太后一手賜予。楊家對皇帝恩同再造,不然以李桓那低微的出身、平庸的資質,憑什麼坐這把龍椅?
楊太后覺得這一切都是楊家應得的,只不過皇帝畢竟不是她親生,天下之主的面子多少要給,所以楊太后並沒有過分逼迫皇帝。楊太后原來覺得不急,反正皇帝就這一個選擇,除了二皇子,他還能將皇位傳給誰?沒必要爲了囊中之物,和皇帝撕破臉,所以這些年皇帝遲遲不提立太子,楊太后就一直等着。
楊太后先前還覺得,皇帝興許是想磨礪二皇子的心性,畢竟太順風順水對一個君王來說不是好事,所以皇帝才遲遲不肯把儲君的位置給二皇子。想來楊皇后和二皇子也是這樣想的,所以二皇子讀書更加用功,楊皇后對兒子也更加勉勵。
楊家自以爲已經和皇帝達成共識,於是在他們默認的“心照不宣”中拖了一年又一年。誰能想到,皇帝遲遲不肯放話,並不是爲了等二皇子成長,而是另有中意的繼承人。
那個走失的,十四年不曾露面的皇長子,幾乎已經被人遺忘的太子李承璟,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