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三省高雪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理衆人驚愕,站起身走到場中,看看海總,再掃視衆人,緩緩道:
“這一樁禪宗公案,算得上佛門第一公案吧?”
“當年五袓弘忍欲傳衣鉢,令衆僧作偈。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然後惠能作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千百年來,都說是五袓因此以爲惠能更加高妙,因此囑付衣法,因此惠能就是六袓。”
“其實未必。”
“不僅是公案本身未必,五祖也未必是別人所想的那樣。”
“先說公案本身。這兩首偈單從字面來看,惠能的偈的確更加空虛玄妙,世人也因此認定惠能境界高過神秀,千百年定案。但是有人說,要說這兩偈,未必誰高誰低,而是切入的角度不同。當時神秀主持寺務,天天跟柴米油鹽交道,而惠能是萬事不縈於心的火工頭陀,各人所見所感自然不同,表現在偈上自然區分,何必強分高低?”
“還有五祖弘忍。他未必就因此認爲惠能高妙。有人說那是因爲當時政治和輿論環境,弘忍是有大智慧的人,覺察到佛法可能受到的阻擾,因此準備另闢一徑,以保周全,惠能和神秀,好像股市上的做空和做多一樣,是五祖弘忍的雙保險,確保任何情況下佛法都能延續傳承。”
“推出惠能開漸悟之風,方便那些沒有時間和無法苦修的權貴談談玄學說說機鋒便算佛門中人,壯大佛門尋找佑護,是不是不得已而爲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