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三省高雪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由焦慮說到年齡說到身體,王道士說老子早有決言,吾有大患吾患有身,人的各種煩惱,都是身體帶來的,意識才是實質,身體只是載體,當初造物主選擇了比恐龍更小的身體來承載意識,所以猿人才變成了智人,纔有了人類,或者人類文明發展的終極,便是意識獨立於身體而存在,或者說是對身體的改造最終消滅了身體。老子說過很多關於虛與實,夢與現實的解析,甚至可以說,我們現在所謂的真實世界,也不過是一個虛擬的真實。
由意識說到心,由心說到心證,由心證說到道法自然,王道士說所謂天人合一,就是道法自然,人與世界,與社會和諧地相處,融洽互生,不逾矩而無規矩,不與人而目中無人,規矩是我我是規矩,人就是我我就是人。這個時候,陳哲光說,道長高見,這是說到了道家的無爲而爲了。關於這一點,我就有朋友批評我,說我心在道家,行爲卻是法家,如何解?
王道士說,基本上說,道家是反封建,反傳統,具有神祕主義和無正府主義,強調自然和人世諸事上人的無爲,要求順應“道”的指引。在道家看來,理想的社會是百姓自治的小型社羣(農業社羣),而理想的君主則應該不與民爭,順應自然。但是呢,道家的理論中其實也有入世的學術和智慧,而且是一種更高的入世智慧。舉例說吧,先說人物,比如鬼谷子,黃石公,是間接入世,通過他們的學說和傳人影響天下,又比如姜子牙,諸葛亮,這是直接入世,通過自己的權謀武功平天下。還有陳摶,你說他出世嗎?包括老子本人。
所以古往今來的大賢大聖,總會在兩者之間做出傾向和平衡,而不是取捨,而且一時有一時的傾向。書紀您所爲,看起來是“術”上的南轅北轍,但是因爲選擇了“道”來做爲彌補,也是一種平衡,也畫了一個圓。
陳哲光表情淡然,說世有參差,萬人萬相,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跟道長一樣想法,一般看我。我經常問我,一項工作,是不是?應該嗎?必須?爲什麼?還有什麼?自認對於這座城市,對於自己的工作做到了努力,也有成績,可是還是有人評說指責。
這個時候,王道士做了一件事情。
他站起來,把所有的門窗都推開,然後打開所有燈光開關,再把放在牆角的白燭拆開,每一根都點亮,按序擺放,然後坐回茶臺,問陳哲光,你還能看見你的影子嗎?
君子所懋者德,所貴者名,名德既成,謗毀亦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王道士凝注着這位蜀都市*委書紀,省*委常委,緩緩說道。他的表情深刻而從容,聲音低沉而有力,一瞬間形成一種強烈的氛圍,擊中了陳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