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雷克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喬很生氣,可實際上他本人對此其實也司空見慣了。隨着媒體的發展,記者也越來越沒有節操,艾瑞斯他們還算好的,至少是真的在拿命在調查,而有些記者,那就純純靠胡說八道和“捉人新聞”來混日子了。
爲了博人眼球不擇手段的“捉人新聞”已經成爲了西方一種獨特的傳媒文。
好萊塢電影中常有這樣的畫面:主人公千方百計給反派設下圈套,誘人上鉤,終於在得手一刻喜不自勝,激情揮拳,歡呼一聲:“Gotcha”!
所謂“Gotcha”是英文口語中的常見詞彙,全稱“Ihavegotyou”,可以理解爲“我捉到你了”或“騙到你了”。
如今,“Gotcha”已不僅是美國演員的俗套臺詞,更是西方記者的常用把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傳媒文化。美國新聞界美其名曰“捉人新聞”,泛指媒體爲博取眼球,設套誘導或曝光報道對象“犯錯”,也被學者譯作“陷阱式採訪”。“捉人新聞”怎麼個捉法?
“捉人新聞”最早出現在1982年英國與阿根廷馬島戰爭期間,英國《太陽報》以巨大的“Gotcha”爲題發表頭版消息,興奮喝彩道“我們的小夥子們擊沉了一艘炮艇,打殘了一艘巡洋艦”。這條“戰場喜訊”爲當期《太陽報》掙得驚人銷量,卻也招來廣泛批評。不少評論家認爲,此類好戰標題不僅有失“客觀公允”,而且冷血無情、毫無新聞倫理可言。
然而,更多西方記者看到的是《太陽報》大賣,嗅出的是“財富密碼”:只要“蹭”上各種政治敏感議題熱度,語不驚人死不休,就能吸眼球、搏出位。如果能“捉”得大人物們一時語塞,就能出盡風頭、升職加薪,何樂而不爲呢?“捉人新聞”就此被西方媒體發揚光大,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咄咄逼人甚至有時粗魯無禮的西方記者。
“捉人新聞”最經典的套路是強行打斷採訪對象,或是提出與採訪主題無關的問題,打對方一個猝不及防,誘騙甚至激怒對方,讓採訪對象尷尬、失言、犯錯、出醜。
歷任美國總統都沒少被美國記者“捉到”過。老布什曾被公開質問是否服用過可卡因。小布什曾被“考”到車臣、巴基斯坦、印度和臺灣地區領導人姓名。奧巴馬還在競選總統時,曾有記者問他爲什麼在拉票活動中不佩戴國旗胸針,暗示他“不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