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溫碧璃挽着盧燦的胳膊,眼睛直冒小星星。
嘉妮也不自覺的往他身邊靠靠,與有榮焉!
盧燦伸出三根手指,一一往下彎曲:“藍!我從畫面的極致藍色塊,懷疑到克萊茵。”
“再結合這幅作品的風格……與北美的那種徹底擺脫歐美油畫傳統的抽象表現主義,還是有着很大區別,斷定不是北美的抽象表現主義,這又輔證了我的判定。”
“最後,我結合克萊茵藍……畫幅所體現的風格特性……以及伊夫·克萊茵自身的繪畫特點,不難得出,這幅畫作的仿作對象,就是克萊茵。”
這句話,溫碧璃和嘉妮聽不懂,可剩餘三人都是行內人,一點就透。
伊夫·克萊茵出生於1928年的法國尼斯,父親搞形象藝術,母親是抽象主義畫家,因此,他自小就接受藝術薰陶,美術功底很紮實。而當時的藝術界,馬賽爾·杜尚的影響力極大,伊夫·克萊茵不可避免也受到一定的影響。
因此,克萊茵的作品中,既有抽象主義的印記,又有杜尚的印象派痕跡,同時又有他自己對藝術的獨特認知,這就造就他的早期畫作中,既有對傳統繪畫技巧的小範圍繼承,又有對傳統畫作的叛逆性思考。因此,他的繪畫風格,與北美的抽象表現主義,有着相當大的區別——事實上,克萊茵的早期作品,接近抽象表現主義,晚期作品則是典型的“新現實主義”!
這幅畫的仿作者,顯然也把握住克萊茵的這一特點,因而讓這幅贗品蒙過不少鑑定師的眼睛。
至於盧燦所說的“克萊茵藍”,則是伊夫·克萊茵藝術成熟期的另一大特點——對極致純淨的藍色,展開狂熱的研究,以及將這種藍色,大面積運用到繪畫和雕塑中的瘋狂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