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國人的印象中,這本雜誌似乎總是和某些不可言說的內容,牽扯在一起,其實,早期的《花花公子》,非常有格調,設計感、文筆、以及攝影水平超讚。
這本雜誌的常年撰稿人有約翰·斯坦貝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約翰·厄普代克——去年的普利策文學獎獲得者;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世界著名小說家;伊恩·弗萊明——《007》系列主角詹姆斯邦德的創造者……
所倡導的理想生活方式是:“在自家公寓中,調上一杯雞尾酒,準備兩份開胃小喫,唱機裏放上一段符合心境的音樂,邀請一位紅粉佳人,靜靜地談論畢加索、尼采、爵士樂,還有性。”
這就是無數人追捧的“小資”!
沒錯,《花花公子》一直在自稱自己是一本“小資情調”雜誌。
七八十年代,歐美的“小資”情結,達到頂峯,因此,《花花公子》的發行量也屢創奇蹟——1970年單期發行量突破700萬冊,1978年全年的全球發行量突破一億冊。
這一記錄,直至幾十年以後也沒有任何單本雜誌能夠打破,估計永遠也不會被打破。
在盧燦看來,這本雜誌,應該屬於遊走在“色情”與“藝術”之間的一本刊物。
當然要買幾本,帶“批判”眼光來看嘛!
一問價,一美元一本,他挑了四本《花花公子》,兩本《閣樓》,一本在耶魯大學內部發行的學生成人刊物《搖擺》,和剛纔那本《在路上》湊齊十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