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像牛津、劍橋、哈佛、麻省理工等名校,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教學樓、實驗室等教育設施,很少很少,盧燦的奶奶,並不知名,操作起來難度更大。
“我沒那麼大的能量。”凱文擺擺手,“這事得感謝我父親威廉,還有他的朋友亞歷克·布羅厄斯教授,他和我父親是大學同學。”
想起盧燦不認識這個人,又攤攤手接着介紹,“亞力克叔叔是微電子元器件方面的權威,曾經在IBM擔任首席科學家。去年年底,接受三一學院的聘請,擔任工程部主任,組建納米加工實驗室……”
“生物實驗室的很多器材,其實與納米實驗室的器材通用。”凱文又對盧燦扔了個你懂得的眼神,笑道,“這就是我父親爲什麼建議捐贈三一學院的原因。”
在英國,捐贈並非“給錢就完事”,款項的使用還需要有捐贈方監督其使用。鑑於威廉·戴勒斯在這次捐贈中的作用,這次劍橋大學的捐贈,盧燦便一事不煩二主,將監督權交給他來負責。
盧燦聽到一個後世非常熟悉的物理學名詞,立即追問,“布羅厄斯教授的實驗室,專門研究納米技術?”
“你也知道納米?”這次輪到凱文奇怪。
1981年,掃描隧道顯微鏡被IBM科研組發明出來,人類第一次可以實時地觀察單個原子在物質表面的排列狀態,爲科技推開一扇“可有效觀察、可模擬的”微觀世界大門。歐洲科學家提出,是否可以借鑑分子和原子形態,進行超精細化的人工材料製造具有特定功能的產品。
這就是“大分子納米”的原始概念。
可以說,“納米”這一概念,僅僅只是萌芽,絕對是一個非常新鮮、前沿的學術概念,按理說盧燦應該沒聽說過的,可對方的表現,似乎很熟悉……凱文自然很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