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看着周圍人懵逼的眼神,盧燦不得不又爲大家科普一些英國早期貨幣的小常識。
英國早期的貨幣單位是沒有英鎊的,英鎊的正確翻譯應該是“英磅”,原名PoundSterling的組合詞,前者爲衡量單位磅,後者“史他令”爲爲九二五白銀的專有名詞,即一千份中九百二十五份白銀、七十五份黃銅。
1694年,英格蘭銀行開始輔助發行英鎊,但當時的紙質英鎊並不受歡迎,人們更喜歡傳統的金幣。當時的金幣,就是幾尼金幣,一幾尼金幣約等於四克朗(有細微差價),一克朗價值五先令。
幾尼幣和克朗幣,都屬於高額面值的金幣。
中等面值的貨幣,主要是指大額便士和先令,一先令等於12便士,面值從3便士以上至5先令,使用的是銀幣,一共八種。
小面值有兩種,1便士,以及四分之一便士的法新,都是銅幣。
那麼英鎊又是什麼時間正真取代金幣的呢?
喬治四世1820年執政後,藉助英法戰爭之際,廢除金本位制,實施貨幣改革,硬推英鎊成爲國際儲備貨幣,一英鎊(合20先令)的硬幣代替幾尼開始大面積流通。
這六枚幾尼金幣,倒是填補了虎博貨幣館的一項空白。至於其它幾件琺琅器……盧燦都打算用來交換大英博物館中的東方藝術品。
阿忠和阿木兩人二度挖寶成功,不僅讓他倆興致高昂,連鄭叔和田嬸,都來了興趣——倒不是爲了那點錢,而是尋寶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