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摸魚我摸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個用手抓的前鞍是一個類似C形的樁頭,不過楊宇小時候見到的驢鞍,驢鞍的鞍前橋、鞍後橋的部件都是實木做的,那可不可以也用木頭做支架呢?
轉念一想,直接是實木做的鞍前橋,會不會膈應蛋,楊宇還是用一根大拇指粗的鐵環來做樁頭吧!
楊宇標着鐵製,用布條纏繞的字樣,而這個鐵環,是穿透整個木質的馬鞍前骨架上的圓形環直徑標註五寸,鞍的高度是向下六寸才與馬身體接觸,所以並不會膈應到馬的脊背。
馬鞍的鞍畫好後,楊宇爲包裝犯難,原來想的是用牛皮直接給安在骨架的下方作爲鞍墊的,但好像是不可以實施,唐朝殺牛好像犯法!
那就用麻袋吧,楊宇想起來前世,爺爺自制的驢鞍下的墊子就是用麻袋,裝着一兩寸厚蓑衣的棕櫚材料,蓬鬆而有彈性,會讓馬兒不被馬鞍的骨架膈應到身子!
楊宇標註好後,大致畫出來馬的形狀,又給它們畫一條固定馬鞍的胸帶,楊宇記得前世見過自家的驢鞍,好像是因爲防止磨破驢胸前的皮肉,是用一塊塊象棋似的木餅串聯起來並且讓他們各自活動,而驢兩隻前腿到鞍的部位使用時是直線繃直的狀態,所以是打磨了菱角的一兩寸長的木棍子串聯起來同樣是可以各自活動的!
鞧帶是用來固定馬鞍的後方的,它是一條半環繞着馬尾的繩帶,在驢鞍裏的鞧帶的設計也是和胸帶用的同樣的材質和方法!
楊宇看着畫好的圖,嘀咕道:
“可那是要馱三四百斤的糧食才做的防止磨傷驢皮的設計,在這裏馱一個人,用不着做這樣的防護吧!”
楊宇剛要擦掉,又想到:那如果大戰幾個小時,也是有磨破的時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