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情報能力的偵查、地利條件的優勢、兵士的精銳程度、戰場的規模、敵國軍隊數量的對比、兩邊士氣上的差距、將領之間精誠合作的可能、決策上行下達的效率、攻守雙方角色的變換、武器裝備的優劣、軍備物資的數量等等,全都是戰場勝負的決定因素。
一個涉及到勝負和大規模幅員的事件,那變化的可能就大的多了,一丁點的因素變化都會影響到最後的結果,一個蝴蝶扇一下翅膀,可能就造成最後結果的變化,或者說雙方死亡的將士更加多。
林則武很自信自己的能力,但是更知道自己的分寸水平,這次戰役更多的是要擊退鐵國的攻伐,而不是全殲敵軍的有生力量或者嚴重打擊敵軍。那不是自己帶的這些兵數量上和物資上能解決的事情,假如犧牲十萬換敵軍十五萬,看上去賺了,但是江國失去這麼多數量的有生力量的話,那江國的國力得下降很大的檔次,四年前那場戰役都還沒有緩過來,再遭受這樣一場損失,不說能不能再發展出絕對的有生力量征戰天下求得天下一統,能不能守護好現在擁有的城池和國家都是一個絕對算的上嚴重的問題。
鷸蚌相爭,只有漁翁得利。所以鐵國和江國如果真的打出火來了,得利的只有其他國家,尤其是坐山觀虎鬥的胡國和寧國。還有身陷困境,妄圖再次統一中原地界的大元朝,要知道大元朝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政治文化上依然還是中原四國之首,但是反而在逐鹿天下的路上卻頻繁處於下風,重點也就在於其他幾個國家總是會在各種方式和途徑上,明面上和暗地裏聯手針對大元朝。畢竟三位將軍對前大元朝失望透頂以後,選擇自立門戶,看上去瀟灑和功名立世,但是在真正看過來還是屬於叛徒的。
歷史雖然只看最後勝敗,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但是如果三位將軍沒能成功的話,史書和後人記載的也只會是胡鐵江三位將軍自立門戶,分裂大元朝,最後身敗名裂,身死道消。這樣只會是史書上被人提起的一筆帶過,甚至可能還會被當成反面教材人物全析。
所以林則武也很清楚,如果涉及真正的大戰役,自己的父親或者徐雲大都督纔是真正應該出現的,自己只是先上戰場試試水,兩方試探彼此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