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四夷館,明朝永樂年間設立的外國語學院,一開始分了八個專業,分別教授韃靼、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語言。
正德八年(1513年),因泰緬一帶局勢緊張又增設了八百館,用以教習蘭納文(即用於書寫北部泰語的文字)。
大前年,因暹羅貢使數度堅持用泰文提交國書(以往暹羅的國書皆用波斯文書寫),萬曆皇帝又專門設立暹羅館。至此,形成了明代四夷館十大語言專業。
剛剛建立的時候四夷館隸屬於翰林院,弘治七年(1494年),派太常寺卿和少卿兩名官員“提督四夷館”,上級主管單位也隨之換成了太常寺。
但四夷館的駐地依舊還在翰林院內,大概就是後世公安部的位置。明代沒有廣場,從承天門(天安門)到大明門之間全是中央機構所在地,比如六部、宗人府、太常寺、鴻臚寺、翰林院、欽天監、太醫院等等。
四夷館的工作人員來歷比較複雜,一部分是外籍官員、一部分是進京朝貢的外國使節、還有在戰爭中俘獲的當地知識分子。
這些工作人員除了翻譯朝廷所需的往來文書之外還擔負着教學任務,生源多來自監生和麪向社會招收。因爲有國家公務員編制,報名者也是很踊躍的。
利瑪竇三人就是以臨時工作人員的身份入住四夷館的,沒錯,這裏管喫管住,對於他們這樣初來京城舉目無親的歐洲傳教士來講已經算很不錯的待遇了。
“尊貴的皇儲殿下,非常感激您的幫助。”洪濤剛剛進入四夷館後院的偏殿,李之藻就帶着三個頭戴四方巾、身着道袍的大鬍子迎了上來,二話不說先來個頓首禮,姿勢挺準確,就是嘴裏有些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