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從古至今,老百姓最喜歡知道的只有兩件事:鄰居家誰倒黴了、朝廷裏有什麼變動。前者可以親眼所見並獲得快樂,後者雖然看不見,卻可以發揮聯想。誰想得合理且花哨,誰就能成爲人羣的中心。
不出半年,《半月談》就從被嫌棄的怪胎搖身一變成了炙手可熱的香餑餑。免費看是別想了,花錢買都不一定買得到,數量有限售完爲止。
每次穿着短打扮、揹着藍色布兜子的小童出現在街面上,沿街買賣家都會派人出來搶購。要是哪天來晚了,整條街上能站着一串夥計,像傻老婆等漢子似的翹首期盼。
沒轍,店鋪老闆可能沒那麼強的八卦之心,但客人裏面有。誰家要是沒個讀書識字的人幫着念《半月談》,誰家的買賣要不是藥鋪,要不就是快垮了根本沒客人。
不光京城如此,《半月談》的影響力還隨着大運河上的漕船快速向南擴散,不到半年就已經出現在杭州城。雖然由於路途遙遠,當地看到的時間要比京城晚一個月左右,也沒阻止人們對新鮮事物的追捧。
和朝野上下一片讚美之聲相比,皇宮大內卻顯得異常平靜。皇帝沒有欣喜若狂也沒推波助瀾,反倒是更少露面,除了非出現不可的早朝之外幾乎消失了。
“放你大爺個羅圈屁!朕什麼時候講過coSt是緯度了?對嘛,是時角……看朕做什麼,繼續算啊!一起算,哪個隊算對了先喫西瓜,有一個算不對的全隊陪着曬太陽!”
正午,太液池邊,百十號穿着短褲和坎肩的小宦官,十幾個人圍在一起,每圈裏有人舉着個金屬玩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衝着太陽猛看。邊看邊大聲報數,旁邊的同伴邊聽邊往木板上記錄,忙的四脖子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