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和田義都有同樣的毛病,與外臣相交過密,忘了自己的身份。交待他調查錦衣衛歷經數年而無果,再讓王安和張然去查,不到半年就揪出了駱思恭、趙夢祥等人,讓朕如何能信之?”
關於陳矩是否可信的問題,洪濤不打算隱瞞。如何讓手下願意跟隨是門技術,也是門學問,其中儘量坦誠減少猜忌是重點。
不明不白的冷落打壓陳矩,就算對王安、李實、鄒義、張然等人有利,也會讓他們產生兔死狐悲的感慨,今後再遇到危急時刻,這種情緒難免失控,其結果就是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敗得不明不白。
這不是洪濤的發明創造,也不是他系統提出的新理論,而是從歷史事件中總結出來的規律。很多皇帝、權臣、梟雄、豪傑,最終的失敗往往都是源於某個人的某個怨念,究其根源,基本全是由猜忌引發的。
“萬歲爺中毒的消息如果傳到宮外,奴婢怕適得其反火上澆油,令宵小反倒有了作亂的藉口。”如果陳矩不可信,那接下來有可能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就真的是大麻煩了,在這個問題上李實認爲皇帝略顯草率。
“你釣過魚嗎?”
“……奴婢平日裏忙於差事,沒機會侍奉萬歲爺。”說着天大的正事,突然間轉到了嬉戲遊玩話題,令李實有些措手不及。他一點都不喜歡釣魚,可皇帝鍾愛,必須順着說。
“魚在水中很警覺,對不熟悉的食物要試探很多次才肯下嘴。想比較容易的釣起它們,首先就要確定它們平日裏喜歡喫什麼,投其所好。然後則是先扔下去一些魚餌,誘使魚兒前來攝食。待它們放鬆警惕之後再下鉤。”
對於李實的敷衍洪濤權當沒聽出來,繼續講述着釣魚的竅門。實際上釣魚就是欺騙,與人類之間的爾虞我詐幾乎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