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大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還好火勢及時壓制了,就燒穿了牢房其他的庫房倒是受損不嚴重。
古代公堂審案都是採用公開開庭審理的方式,普通老百姓要打官司,須先遞狀子。所謂的狀子,官方稱謂“訴狀”,頗似今天的起訴書。這份狀紙,兩造具備,案由與事實清楚,嚴格遵循着訴狀的法定格式,民間許多文書都是出自訟師,平頭草民,有幾個識字?
捕快將梁川帶到了堂前,公堂外圍裏三圈外三圈密密麻麻地圍了好多人,強勢圍觀果然是千百年來國人傳承下來的優良習慣。梁川起先以爲這幫人是圍觀自己的,看了好久,才發現不是,是圍觀更早一起案件,大堂之上,公案前跪了好幾個人,有男有女。
梁川個高站在後面,勉強能看到一點,大部份被人百姓擋住了,只能聽聽聲音。
公堂之上,一塊大匾掛在正中間,上面寫着明鏡高懸。下面坐着一個綠袍的大老爺,幞頭紗帽後面兩根長長的小翅膀相的顯眼,一抖一抖地,跟戲班子唱戲的好像,原來真的是這般模樣,有點特色。
相傳這種帽子是太祖趙匡胤防止大臣交頭接耳然後派人設計了這種款式的帽子。跟前的案桌上放着驚堂木、籤筒、印盒、印墊放在印架上、墨研好的紅黑兩方硯臺、筆架。
這位應該就是知縣老爺了,據說這個知縣老爺姓宋,名喚宋光鬥,五六十歲的年紀,鬍子一大把,眼睛小得都快看不見了,一張老臉也看不出是高興還是不爽。
邊上還有好幾塊小公案,着坐一列身着公服顏色有青有綠,應該是縣裏面其他的主官。
難代古代的審案也是集體審議,然後老大拍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