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大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二花會的竹編有九種編法,經緯縱橫,可以編成各式各樣的器具。
時代有區別,以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個熱水罐一口鐵鍋,破了補補了用,不到拎不起來沒人捨得把這些物件給丟掉。
半天的功夫下來,李二花靜靜地在院子裏扎出了一個竹簸箕,這種簸箕可以拿來揚米篩糠,這個簸箕窩深、掌平,不撒糧食和簸物。掌平利於播出雜物,不留殘渣,好使換。
在農家,簸箕是家家戶戶都需要的農具,一張簸箕用得愛惜點可以用人老幾輩子,最少也可用十幾年。樸實的鄉民們更是如此,即便是竹製的工具,能用三代人絕對不敢兩代就扔了,那是要遭報應的。
梁川一羣人等李二花做好簸箕後,接過來仔細端詳着。藝娘站在旁邊,伸手撫摸着那個簸箕,說道:“李姐真正是心靈手巧,有了這門手藝,以後咱們幾個姐妹每天做做這竹編,也能有個好光景啊!”
李二花只當是一件很平凡普通的小事,她們家所有的人都是靠着這門手藝活下來的,這手藝已經深深地融入了她們的血液裏了,就像喫飯那樣稀鬆平常。
藝娘是這個家的主婦,她心裏感觸最深,現在一家人都沒幾個人會種地,也沒有地讓他們種,地種出來了,一年到頭累得不可開交,可是交了稅,交了租,剩下到自己手頭裏的糧食也不多。現在會一點手藝,梁川喜歡在外面闖蕩,就隨他去,男人就應該志在四方,自己在家裏操持家務,抽閒裏做一做這些竹編,再拿到集市上賣,日子也能過得有滋有味的。
梁川擺弄着這個簸箕,手用力掰了掰,簸箕只是稍稍變形了,但是竹子本身有的韌性讓它一下子就恢復原狀了。這種取自自然然後利用才智手藝,加以創造,製造出來的農具正是印證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一根毫不起眼的青竹,到了一個無縛雞之力的農家婦女手裏,就能變成十幾年耐用的農家工具,竹編這一道,最好地印證了古代的燦爛文化。
梁川問着李二花道:“二花姐,你們這種簸箕一般一個賣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