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大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趙發達之前讓招弟去請示梁川,這家裏的木材要用上等老料,還是普通的老料,招弟回來跟他說,用的料子不假就行了,人生短短百年,這座宅子也不是想流傳千年,五代之後,就要換了,用好的材料幹嘛,屯紅木嗎?宋代的古民居傳到後世,能留下的來有幾座,大多還不是歸於歷史的塵煙之中。
他想起了老家的一句話:生喫都不夠,還要曬乾。
這宅子有些清源的風格,高牆以下是白灰,牆基下面卻是石頭砌的,要是完全清源的風格,牆基以上會用紅磚貼在大厝的外面。有一種紅磚青瓦的古民居風情。但是興化這裏流行白漆,入鄉要隨俗。
屋頂上的青瓦讓小徒弟去做泥水工,搭好屋樑後這個活就有序地展開,到現在屋頂片片青瓦鱗次櫛比,走進大門看着門上瓦片,那排列就讓人賞心悅目。
院子裏就是天井,梁川眼睛沒有看天上,而是細細地去看了看天井底下。趙發達一看梁川在注意天井裏的細節,就主動開口道:“東家我們在天井裏留了三條水道,水道內高外低,左右各一條,大門下還有一條。整棟宅子的基底我們多鋪了一層金磚,這磚我看過,比青磚還好,磚面如光,防止宅基過潮,積水順着這些磚頭製成的水道就能排到屋外,即使有一邊堵住了,其他兩邊還能再發揮排水的功效!”
梁川大喜,這何麓山腳下今年肯定是比較反常的,但是學過地理的都知道,住在深山前,降雨量都會比較豐富,加之東南年年不會缺席的季風,地形抬升下,春雨秋冬陰雨綿綿,要是家裏過潮,蚊蟲容易滋生,這房子也不住不了多久。
“老趙還是你經驗豐富,想得如此周到。”
“應該的。”
“老趙,這天井裏能挖口井嗎?”
趙發達沒想到梁川會突發奇想,想在天井裏挖口井。自己家裏有井那是會主便很多,只是那要在蓋房前綜合考慮方位,等房子蓋好了再說要打井,如果方位不對,加之水眼在大門正後面,那怎麼辦?難不成要把井挖在天井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