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唯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楚向的家鄉,從他小時候開始就有這麼一種說法: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好的鐵不用來做釘子,這很好理解,好男不當兵,其他地方的人應該很難理解。
這種說法起源於越戰結束後,當年對越反擊戰,雖說是各大軍區輪戰,其實真正的中堅力量是楚向家鄉那邊的人和隔壁桂省幾個市縣的兵,他們很多都是經過一個月訓練就上戰場的炮灰,最後回來的不到一半,回來的也基本傷殘,說是功名馬上取,然而數十萬炮灰並沒有幾個取得功名的。
小時候楚向就經常接觸那些曾經爲國而戰的戰士,他們經常在楚向家下棋,呼喊大叫吵死人,開始楚向很反感他們,後來才知道,他們全都被炮彈震聾了,不大聲說話根本聽不到。
而這只是他們生活中最小的一種困擾,戰爭結束回來之後,他們大多傷殘,很多甚至不能幹活勞作,老婆娶不上,很多最後都買了越南老婆,而買回來的越南老婆大多數都會在結婚一年之內跑掉。
那片土地本來就窮困,作爲家庭支柱的他們失去了勞動力,生活更加艱難,加上戰爭導致的精神創傷,他們成了邊緣人,社會的棄兒,往後的二十幾年中,他們沒有得到任何救助,從此家鄉那邊就有了好男不當兵的諺語。
在三十八雙眼睛的注目下,楚向慢慢走過關卡,他們的眼神熾熱而崇敬,神態肅穆而莊重,只是,他們能不能活到下一個天亮誰也不知道。楚向不敢去想,也不願去想,只能給予他們戰士的勇氣和戰勝的自豪。
三十八雙眼睛目送楚向消失在山腳,纔回頭繼續自己的職責。
過了關卡,路邊出現了牧民的身影,成羣的牛羊在山坡上悠閒的遊蕩,一座座白色的帳篷好似雲朵一樣點綴在雪上草原間,有健馬長嘶,有牧犬吼吠,有小孩嬉笑,悠然而歡樂。
這樣的歡樂,又有多少人知道,是很多人用生命爲他們換來的。
一路到米拉山埡口,漫山遍野都是牧民的帳篷,看情況應該是薩爾城中的人全被撤離,暫時安置在這邊,並在路上設卡,阻止他們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