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尤其是當這王朝之主是太祖朱元璋那般的鐵血帝王時,宰相這個職業就很是危險了。
於是乎洪武年間爆發了一場“胡惟庸案”,史上最後一個宰相被滿門抄斬,太祖朱元璋順勢廢除了傳承千年之久的宰相制度,將宰相的決策權和議政權獨攬在手中,行政權下分六部,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
如此一來,皇帝權柄暴增,再無人可以掣肘限制。
後永樂皇帝設立內閣,起初只給予了內閣議政權,行政權仍舊歸屬於六部,而決策權則牢牢掌控在永樂皇帝手中。
決策決策,你可以議政提意見,但這事情要不要這麼辦,那還是皇帝一句話決定的事情,所以叫做決策權。
緊隨其後地,就是正統小皇帝不能視政,三楊內閣因爲票擬之權,成功攫取了皇帝的部分決策權,並且將此定爲所謂的祖宗成法,內閣掌議政權和部分決策權,權柄大增。
而司禮監則是皇帝爲了限制內閣權勢而誕生的產物,原本沒有絲毫權力,卻因爲批紅同樣獲得了部分決策權,他們的這部分決策權就在於,單對單地壓制內閣那部分決策權。
咱家覺得你這票擬意見行不通,不予批紅!
奏章沒有票擬,沒有批紅,自然就到不了皇帝的案桌上面。
所以,現如今大明王朝的運轉模式,皇帝、內閣和司禮監,少任何一環都不行,而這裏面最關鍵的,無疑就是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