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現如今這大明王朝,文臣縉紳把持朝政五十餘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不是也培養出了一羣高貴驕傲的士大夫們?
上百名御史對此無動於衷,唯獨只有那位頭髮花白的五朝元老張敷華開了口。
“陛下!”
“歷觀秦漢,以及五代,諫諍而死,蓋數百人;而自洪武以來,未嘗罪一言者;縱有薄責,旋即超升……”
“風采所繫,不問尊卑!言及乘輿,則天子改容!國朝都察院自始設以來,職責專屬糾察、彈劾百官,辯明冤枉,提督各道,是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御史言官風聞奏事,也鮮少有因言獲罪之人!”
“如今陛下輕信大臣,而挫敗言官,開因言獲罪之先河,自此以後恐怕朝中處世圓滑、阿諛奉承之流會越來越多,直言不諱、仗義執言之人會變少,言路堵塞,無人進言,朝堂風氣大繆!”
張敷華聲音不大,卻是分量極重。
他也不爭辯什麼,何天衢等三十二名言官御史到底有沒有罪,他只是在闡述一個事實,那就是沒有因言獲罪的道理。
科道言官本身就享有風聞奏事的特權,而他們之所以上奏進言,也是爲了國朝爲了陛下着想。
結果你這個小皇帝一言不合地,就抓人拿人打入大獄,還定上了一個“結黨”之名,這等同於是開了“因言獲罪”的先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