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學成後由天子召見,分科擢用,其任用之職務有御史、知州、知縣、教官、經歷、縣丞、部院書吏奏差、五府掾史等。
至於鄉里學舍之教師,由郡守縣令選擇有學行者擔任之,鄉學同樣三年一大考,師生均有升級制度,十分完備。
大明辦學之盛況,遠遠超過了唐宋時期,形成了一套以鄉野社學到州府縣官學再到中央官學的完備體系,誠可謂是“四海之內,學校如林,庠序盈門”。
不過太祖爺朱元璋起初並不重視科舉,按照他的計劃,參加科舉的必須是學校的生員,但學校生員做官則不一定非要經過科舉,如國子監學子考覈通過後便可出任官員。
大明也因此施行學校與科舉交錯的取士政策,“科舉必由學校,而學校起家可不由科舉”。
也就是說,要參加科舉必須先人學校進學,學校中的佼佼者不經科舉也可以給官。
只是不同時期,歷代帝王對科舉和學校的重視程度不一樣。
比如永樂帝朱棣,明顯更加重視科舉大考。
畢竟科舉大考是國家公平選拔人才的重要制度,是國家的柱石和根基。
但不論如何,大明王朝的讀書人,日子過得還真不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