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冬書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過這挺機槍,要是說起來的確不怎麼樣,無論是日軍,還是繳獲歪把子的八路軍對它的評價都不怎麼友善。
當時,世界各國研製的輕機槍都採用彈匣、彈板、彈鏈或彈帶供彈,而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卻獨樹一幟,採用一個結構複雜的彈鬥供彈。
這個彈鬥位於機匣左側,直接向裏面裝進五發彈藥的標準橋夾,即可進行射擊。
從這個角度來說,設計者考慮到機槍手可以直接使用普通士兵的彈藥,方便戰場上的彈藥補給。不過複雜的供彈機構,讓這樣的設想最終成爲泡影。
雖然設計者考慮到了子彈互換,但是實際上,大正十一式輕機槍無法使用65毫米的步槍子彈。
機槍打幾發步槍子彈就會罷工,出現各種故障。而且射擊精確不高,射程也不遠。因爲65毫米的步槍彈,比大正十一式機槍彈多裝了幾克火藥。
而且連設計師自己都不明白,爲什麼65毫米機槍彈在火藥裝載量不如步槍彈的基礎上爲什麼射程又遠,而且精確度又高了。
除此之外,槍管上的螺旋散熱片也是比較奇葩的存在。
這樣的設計初衷是通過增加散熱面積,來提高散熱效率,提高持續射擊能力。但是其實大正式輕機槍根本達不到理論射速,所以這是一個比較雞肋的設置。
並且這樣設計令大正十一式比其它各國的輕機槍都要重上一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