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雲陽拜師 (第9/17頁)
迷糊的榴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之後,在辛梓懿的提議下,他們開荒種了糧食、蔬菜、瓜果。既已決定種糧食,他們也就同時規劃好以後要用的曬場和建好存放糧食的糧倉。
糧食種了,曬場和糧倉也搞好了,辛梓懿又把木製打穀機、穀粒脫殼大磨盤以及米殼分離機這三樣糧食加工工具的圖紙全畫出來,然後和師父,大哥,大徒弟他們一起又把這些工具也全做出來了。
雖然這些糧食加工的工具,在現代早已被淘汰,但在這個王朝,卻是相當好使用的工具,而且還能節省不少的勞動力。
辛梓懿還把這一整套連貫的作業鏈都給設想好,並且把作業鏈安裝在曬場旁邊,到時操作起來就像是一個流水線一樣運作,最終成品是大米。
首先打穀機,根據在現代,以前農民用的木製打穀機來製作,就是一種手搖式的脫谷工具,用手搖動打穀機的把手,使稻穀在內部的滾筒轉動,就能將稻穀脫粒。
然後,把脫粒的穀粒輸送到曬場,然後人工把穀粒堆推散開來,鋪在曬場上曬,等到穀粒曬乾後,再人工把穀粒收起來,送到脫殼大磨盤。
接着,穀粒脫殼大磨盤,辛梓懿根據在現代,以前農民使用的石磨盤啓示構想的。就是用表面磨平的厚木板,拼接成兩面大圓形。底下那面做成像現代電餅鐺的底盤一樣,圓形的四周做高几公分的邊兜着,把穀粒放在底面的圓形上不會出現漏撒。然後在底面圓形的中間位置,做個固定立起來的小柱子,小柱子上再鑽個孔用來做栓扣。上面大圓形的面積比底面圓形小几公分,但要厚幾公分,也在中間位置琢個跟小柱子大小的孔,這樣上面的圓形就可以通過那個孔和底面圓形的小柱子串合在一起,然後在小柱子上面的孔打個橫栓,使上下兩面大圓形緊貼合在一起,穀粒鋪在中間,然後不同方向的轉動上下兩面大圓形,使穀粒在兩面緊貼的大圓形壓制下不斷產生摩擦,起到穀粒脫殼的作用。
穀粒在大磨盤的碾壓和摩擦下脫殼了,但米粒和殼是混合在一起的,這樣就得把米粒和殼混合物輸送到最後一道工序。
最後的工序是米殼分離,也是按現代,以前農民用的一種工具進行發揮改造的。先用比較薄的木板,做成風扇葉片,再做一個木製框架,木框放米粒和殼混合物的部分,做成像是會自動篩一樣,風扇葉片安裝在框架上面,當把米粒和殼混合物放入到木框裏面,通過手搖動連接在自動篩和風扇葉片的把手,米粒和殼混合物就在木框裏面翻動起來,同時風扇葉片也會旋轉起來,產生的風力就會將在木框裏面翻動的殼吹走,留下米粒。
待米粒和殼分離乾淨,木框底部有安裝一個像小門一樣可活動的板,把那個板打開後,就可以把米粒從那個小口掃出來,直接倒到在下面等着裝米粒用的大米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