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渭河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黨家村以前也是遠近聞名的大村,幾百戶人家滿村的小孩兒亂跑,很是欣欣向榮的樣子。也就是這幾年年輕人在外面買了房逐漸搬離村子,也就過年的時候有年輕人回來能熱鬧一點,平時村裏只有他們十幾戶老人在村裏養老很是冷清!
說起後山上那片竹園老兩口還記得,說那裏曾經是老一輩人開墾出來的荒地,土質肥沃莊稼長勢好收成也不錯,改革開放前那塊地一直有人種着。後來也不知道是誰家把仙人安葬在那裏逐漸成了墓園,幾十年下來成了現在的樣子。
至於土崖上挖出的骨頭以前村裏確實不少,有好多小孩拿着當玩具玩兒人們也不在意。幾年前村裏有人收購這種老骨頭,各家各戶都搜拉出一些,說是拿來做藥引子也就仨瓜倆棗的賣了。這幾年幾乎見不着了,村裏只剩他們幾個老人都爬不上去挖。
衆人還想打聽一下有沒有老輩留下的傳說故事,可是二老講的都是戲文裏的事兒和他們的期待大相徑庭。
一夜無話,次日一早簡單喫過飯後衆人帶上簡單的工具再次來到竹園準備繼續探查。
四米高的土崖對農村小夥兒來說根本不叫事兒,砍掉兩根竹竿靠在崖壁上用一根短竹杆架住雙腿很輕鬆的就滑了下去。看的三個半大老頭一愣一愣的!
很快三人有樣學樣的下到崖壁底下,劃定範圍一人一把手鏟就開始刮崖壁上的乾土。要求把崖壁颳得跟牆壁一樣光滑纔算達到要求。
張有才學歷史的對這一步驟還是瞭解一些的,其目的就是從土層之間的細微差別分辨生土和熟土,從而判定先民的活動範圍爲下一步開挖探方做準備。不過知道歸知道要是讓他分辨土層那根本不可能,只有理論沒有實踐那些土層之間的細微差別根本看不出來!能有這樣一次實踐的機會對他來說已經很難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