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渭河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重要的是這些器物上根本沒有符號文字之類的東西,更無從判定這些東西到底來自哪裏爲什麼埋在驛站房屋內。
占卜前祭祀的設想他們也猜測過,但是除了這些玉器再沒發現過其他跟祭祀有關的事物。發現的其他東西都是生活器具,跟祭祀根本不沾邊!
也就是說整個遺址的性質、年代都搞明白了 ,功用和主人只能是猜測。這也是他們搞這次展示的目的之一,集思廣益尋找可能正確的思路再進一步證實。
孫叔跟宋老師討論的火熱,一邊的張有才盯着七件石器陷入深思。七件石器顯然是新石器時代以後的產物,其中四件顯然是生活用具。兩件石鐮,一件石斧,一件石錛,都是玄武岩材質打磨的很光滑。
關鍵是另外三件叫不出名字的石器,同樣是玄武岩材質,造型也很類似區別只是大小不同。
三件石器都是一個不規則的臉盆造型,三扁葫蘆圓的大的比家裏的臉盆還要大一號,小的跟飯桌上的盤子差不多。內外都打磨得很光滑,盆壁薄厚不一,最厚的地方超過一寸,最薄的地方不足半公分。
“孫叔,宋老師,你們看這三件石器是不是很像一種樂器,“缶”?”張有才思索半天還是把心中的猜測說了出來。
“缶?”正說話的兩人都是微微一愣,回想着三件石器造型陷入深思。
“缶”在歷史上可謂是十分常見,多以一種陶製容器出現,盛裝酒水用的。人們喝酒喝到興起時也抱着缶拍打出節奏唱上兩句。不過根本算不上樂器,金、石、土、革、絲、竹、匏páo、木八樂裏面根本沒有“缶”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