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另一方面,康王趙構在河北的存在時刻威脅着金軍的退路,若天下勤王大軍合圍,金軍被擋在了河南,到時候大好形勢就會一朝盡去。
召回康王趙構,一直是金軍和議的最重要條件之一。也是趙桓敢於談判的底氣所在。
見趙桓願意主動配合此事,斡離不大喜過望,進一步加深了攜宋主以令天下的決心。
若宋主一直如此配合,金軍佔領長江以北亦並非不能實現。無需劫掠一筆金銀,便撤軍回國。同時,這種巨大功績對自己在朝中地位的提升,也具有無與倫比的作用。能讓皇帝更信重自己,看清自己提出的“攜宋主以令天下”戰略的巨大意義。
金國朝廷此時還沒有堅定決心該如何對待宋庭,歷史上國相粘罕更加強勢,而二太子卻從頭到尾淡然旁觀。
主要原因是十個月前的第一次開封之戰,二太子斡離孤軍圍困開封,宋庭賠付給二太子“金三十餘萬兩、銀一千二百餘萬兩”。這簡直是個天文數字,即便靖康之難到最後宋庭也再無法搜刮到這麼多財富,前後數月也只湊齊了“金五十萬兩、銀八百萬兩”。作爲宗室重將的斡離不已經心滿意足,沒什麼動力。
粘罕的強勢,便是要創立一份超過二太子斡離不的功績。
而趙桓要做的便是給二太子一份絕對無法忽視的誘惑,引導斡離不來主導局勢。只要斡離不有一絲絲的強硬態度,自己就有了近百倍的操作空間。
果然斡離不露出虛假的和善笑容,立即說道:“請宋主立即手寫詔令,頒佈宋軍。”
成功吊起斡離不的野心,趙桓卻淡然一笑,威脅道:“朕手寫如此唐突政令,朝廷官員必不會遵令。此前割三鎮給金國,三鎮軍民拒不奉詔便是前車之鑑。朝廷官員恐會以爲朕已遇害。趙構若黃袍加身,必得河北各州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