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胡閎休解釋道:“非是臣自矜。自臣統軍以來,發現凡軍中將校,若曾經飽讀詩書,胸中有天地。其無論指揮作戰還是執行軍令,都會更加順暢迅捷。比之不識文字的莽夫,無論軍紀、作風、還是意志、效率都要高上一截。”
“腹有詩書氣自華啊。”趙桓感慨道。同樣是軍人,一個軍人常年讀《左氏春秋》,讀《孫子兵法》。一個軍人斗大字不識一筐,連是非左右都不分,怎麼也不可能想提並論。
因爲前者可以是關羽、可以是岳飛,後者則是普通大頭兵,哪怕有一身勇武也不過是李逵之流。
所以常凱申要動員大學生參軍,喊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
胡閎休說道:“故臣以爲,官家強令僧人、道士從軍,不如下令太學生從軍入伍。”
趙桓嘆了口氣,說道:“朕何嘗不想。只是士大夫多驕矜,對徵兵法案多有牴觸。”
“令和尚、道士從軍,至少可以退而求其次。這些人平日裏便誦讀經文,多識文字。有信仰、有學識、有慧根,比尋常農夫、走卒要更適合訓練爲卒。只要給全軍配發《左氏春秋》、《孫子兵法》、《武經總要》,這些人會成爲最優質兵員。”
胡閎休向趙桓寬慰道:“士大夫中老朽者或許會因利益牴觸政令,但臣作爲太學生可以斷言,年輕人意氣奮發,熱血忠貞,一定會支持官家法案,踊躍投戎衛國。”
趙桓點了點頭,年輕人還沒有被社會腐蝕,一寸赤心惟報國,琴心劍膽,赤子忠誠,是國家的希望。這些人也是徵兵法案重典徵召的羣體,哪怕有老朽士大夫阻礙,趙桓相信也會有許多人意氣奮發,不顧家庭阻攔參軍報國。